“五年奋进路·喜迎党代会”专题报道七:开门开放办学 强化长尾效应 拓深国内外协同合作新维度

68日,我们即将迎来华东政法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学校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党代会的召开将从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大局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出发,举旗定向、聚焦目标、谋划发展,不断带领师生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回望五年来时路,作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政欣欣向荣、熠熠生辉,勇猛精进迈入新时代。五年来,学校党委勇于担当,主动“谋势”、科学“谋划”、团结“谋事”,带领全体师生满怀激情投身学校事业发展,攻坚克难、拼搏有为,凝神聚力书写奋进之笔。

展望五年未来路,我们理应勇担使命,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把华政建成一所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而努力奋斗。今推出“五年奋进路·喜迎党代会”专题报道第七篇《开门开放办学 强化长尾效应 拓深国内外协同合作新维度》。



 

刚刚过去的522日,校领导带队赴安徽宣城市政府推进合作事宜;24日,厦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一行来校商谈合作;28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首席大法官一行来校访问;29日,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与校团委签订《关于联合开展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框架协议》;30日,2018年留学生英文示范性课程评审工作开展;同日,韩国国立警察大学校长一行访问我校;31日,上海市委政法委到校调研政法人才培养工作……

短短数日,却是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发展理念的浓缩与呈现。改革发展是新时代进步的主旋律和总基调,开放发展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学校党委紧扣法学特色和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发展理念,全面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需求、国际法治建设需求,实现办学空间再造、办学资源再造、办学活力再造,为学校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五年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学校党委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凝练形成综合改革四梁八柱整体布局,明确了“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发展理念,对学校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国际影响力指明方向。

“开门办学”,就是发挥学校学科、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因地因人因事,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开放办学”,就是推动国际合作,利用好上海的地缘优势,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国际化办学内涵,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打开校“门”、推倒“围墙”,深化结构改革,加强拓宽社会合作联系,积极引入办学资源,增强办学活力。



“三会共享”,构建开放办学体系

五年来,学校深化治理体系改革,筹备成立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理事会,以“三会共享”(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理事会)为抓手,形成集纳社会资源的开放性体系,为开门办学、协同办学提供体制机制支撑,为校外相关主体参与学校建设提供多元渠道。

学校校友会登记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201621日,学校社会协同合作处成立。201648日,华东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二届一次理事会会议正式召开。2016625日,学校校友会登记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建章立制,为统筹合作交流事务和校友会、基金会工作,与校内各部门、学院形成合力,广泛争取校友和社会资源提供了基础。

校友返校

目前,学校海内外各级校友会组织已有98个,覆盖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遍及亚洲、美洲、大洋洲的8个国家;学校校友会成立以来,举办60余次校友返校聚会活动,接待校友返校拍摄60余对,成功举办80年代研究生校友返校纪念大会、83级校友返校纪念大会等大型活动。并开发“华政校友之家”“校友移动服务大厅”“华东政法大学校友会”“华政全球校友活动平台”、《华政人》期刊、校友网等媒介平台,进一步展示学校办学成就、发展风貌。两年来,学校党政领导坚持走访,密切与各地校友会和校友的联系。先后走访了北京、厦门、嘉兴等近30个城市和地区,拜访了众多校友,增进情感、加强联络。

学校进一步打造品牌特色活动。学校基金会打造“鸿元读书与调研基金”“戈峻英才奖”“朱颖校友留学基金”“傅鼎生教育奖励基金”等四个品牌创建项目,并通过各方筹措,2017年,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已代表学校接受和签约近8000多万元的捐赠,实物上百件。

建校65周年校庆“捐赠文化长廊”揭幕仪式举行

同时,借助65周年校庆,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以爱之名,情定华政”65周年大型集体婚礼、校庆捐赠仪式和捐赠文化长廊揭幕、录制各地校友风采展示视频、徐盼秋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暨《盼秋归实》纪念册揭幕仪式、校友年会、校友论坛、“校庆杯”模拟法庭比赛、首届华政辩手返校活动等八大主题活动,全方位凝聚共识,收获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

 

深度融合,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需求

学校党委注重增强办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校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截止2015年底,学校共签署116项协议,2016年新增17项,2017年新增16项,新设立10个“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与合作单位共建6个科研机构。


曹文泽书记拜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曹文泽书记、叶青校长拜访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校党委书记曹文泽拜访时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张军

 

曹文泽书记拜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
  

我校华东检察研究院、无锡市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在我校成立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党政领导先后带队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汇报学校发展情况,进行合作商谈。201511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华东地区检察机关和学校共建的华东检察研究院揭牌成立,致力打造“检校合作”的智库型研究机构;20161月,学校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助力国家检察事业发展;服务于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成立“一带一路”倡议与法律外交研究院。

学校深度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深化与上海市司法局、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等在人才培养、业务培训、干部互聘、法制宣传等领域的合作;深化与“三区”(长宁区、普陀区、松江区)在决策咨询服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校园环境建设等领域的联动,注重在双方“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挖掘共融共生、共赢发展的契合点;与黄浦区签订法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崇明县共建青年教师社会服务创新实践基地,推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学校积极推进“两院两部一市”共建。为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能力,学校决定全面推进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教育部的合作,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实现部市共建的目标。目前,部市共建正在有序推进。

 

■稳步推进,着力新型智库建设

作为“四梁”中的“发展路径”,其意义在于“落地”二字。“两基地、两中心、一平台”建设自2016年以来,一直走在稳步推进的发展之路中,确保稳中有进、质高效好地推进学校事业向纵深发展。

“中外法律文献中心”揭牌

201612月,中外法律文献中心成立。成立以来,“中心”先后完成了“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与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制度”“自贸区司法改革”“美国外商投资法”“P2P贷款监管”“跨境电商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和跨境电商国际协同机制”等多项重要议题的法律文献服务工作;面向各界定期发布“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议题法律信息简报;设立专家委员会,举办“青年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和年度会议等校内外合作机制;以法律文献检索课程化的形式将法律文献服务植入课堂,为全面提升法律人才的法律信息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我校司法学研究院、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第四届全国司法学论坛

20161210日,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成立。成立以来,中心先后主办首届上海司法论坛等4次大型学术论坛,主办华政智库名家讲坛、华政智库讲坛等系列讲座10余场;中心积极推进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出版《法治战略研究丛书》《司法学研究丛书》《司法学研究集刊》,编印《华政智库专报》《法治战略报告》20余期;中心还入选2017CTTI最新来源智库增补名单,进入智库建设“国家队”。


“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正式揭牌

20169月,“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2017622日,平台网站主页正式上线。平台先后与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法学会等开展合作,全面提升法律服务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对相关法律问题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更好地将理念思路提升与体制机制创新、现代科技运用和法律制度完善结合,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平安中国建设。

今年419日,学校与市委宣传部达成共建“马院”协议,是首家上海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校共建,将为我校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中的瓶颈短板,助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提质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发展保障,也将引领和带动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整体发展。同时,学校成立新的智库机构——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是学校巩固和发展传统法学学科优势地位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将进一步增强学校法学学科的总体实力,同时也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




市委宣传部与我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校举行

 

■拓展渠道,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五年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合作区域与合作领域持续扩展,留学生数量和质量显著上升,英文授课硕士课程发展成熟,学生赴境外学习(实习)数量持续上升,重大国际化项目的运行大大提升学校在境内外的知名度。学校共与150多所境外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承办第二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海峡两岸法学院校长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中国首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暑期学校,合作成立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研究机构,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有效提升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和水平。

2017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在校召开

截至今年4月,学校共与五大洲38个国家、地区的145所高校、机构以及6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签订了269份协议,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我校授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先生“荣誉教授”

近五年来,学校全日制学生每年赴境外学习、实习的人数在450人左右,而更具有指标意义的是长期赴境外学习(一学期及以上)和实习(2个月以上)的占比非常高,年均保持在350人左右,占比近80%。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占比上,在全国政法类高校中排在最前列。学校留学生在校生规模也显著增加,由2008年的140名发展到2016年的878名,其中学历生占到50%以上。学校于2013年获得接收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资格,并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六所高校之一。

我校举行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先生荣誉称号授予仪式

学校国际交流处与各学院、学科协同合作,建立了一系列中外科研合作中心、基地,带动开展了常规的年度学术会议,有效提升了学科国际化水平,大大促进了学校在国际科研与合作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第一、二届中英商事仲裁学术沙龙、构建中非立体化法治体系论坛、第三届中欧国际论坛、“一带一路”相关法律论坛等高端国际学术论坛、大型国际会议等,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8年学校还与英国牛津大学洽谈“一带一路”项目,以期进一步提升与国际一流院校在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学校于2016年设立重点引智项目,邀请外国高校正式教师到我校短期访问并教授一门课程。2017年,我校共通过重点引智项目邀请到10余位外教开设课程,收效良好。目前学校已形成2个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常规向留学生开放的英文授课课程达31门,其中18门课程获得上海市外国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示范课程建设资助。学校也开展了新形式的海外游学项目、寻求新的合作模式以推进联合培养项目建设。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叶子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