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路 喜迎党代会”专题报道四: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众志成城共谋事业新发展

68日,我们即将迎来华东政法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学校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党代会的召开将从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大局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出发,举旗定向、聚焦目标、谋划发展,不断带领师生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回望五年来时路,作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政欣欣向荣、熠熠生辉,勇猛精进迈入新时代。五年来,学校党委勇于担当,主动“谋势”、科学“谋划”、团结“谋事”,带领全体师生满怀激情投身学校事业发展,攻坚克难、拼搏有为,凝神聚力书写奋进之笔。

展望五年未来路,我们理应勇担使命,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把华政建成一所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而努力奋斗。今推出“五年奋进路喜迎党代会”专题报道第四篇《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众志成城共谋事业新发展》。

 

“一所大学就是一本厚厚的管理之书、发展之策和管理活页。历史见证大学的时空跨度和影响深度,发展见证大学的优化进度和人文厚度,管理则标明作为现代组织和学术组织之大学整合资源的正确程度和管人理事的效度。”校党委书记曹文泽在2016年底召开的学校管理工作大会上如是指出。

全校管理工作大会


党委书记曹文泽在全校管理工作大会上发言

 

以理念创新为先导 共谋学校华政事业新发展

建设高层次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学和科研,也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背景下,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五年来,学校管理工作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继续全面增强管理意识、扎实推进科学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时效,按照学校党委加强战略管理、基础管理、日常管理的部署,学校管理团队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重要使命,筑牢管理基石,成为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助力军”。

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上海需求,增强学校战略管理意识。管理的本质是为华政这个组织更顺畅的运行、更良性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软环境。

在新时代依法治国大环境下,学校党委确立了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明确“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的发展理念,深化“教学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模式,构建“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的发展格局,遵循“两基地、两中心、一平台”的发展路径,这一发展战略源于国家战略需求、上海发展需要、学校历史传承和学生未来成长,是学校立足上海,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思考。五年来,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级政法专门人才,为上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与智力支持。

打造数字华政,迈向智慧化校园,服务学校基础管理建设。信息化时代,基础数据是做好管理的基础。五年来,学校数字华政、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学校的信息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校园一卡通、移动校园平台、多媒体系统等。其中,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学校已建成校园门户平台,集成了所有的信息应用系统和待办事宜;建成面向师生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了用户访问多个应用系统时的统一身份认证和管理;建成面向教职工的校园协同办公平台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了网上起草公文、审批处理、电子归档一条龙公文处理流程等;还建成了电子邮件系统、网站群平台、统一通信平台等。同时,学校已建成面向全校师生的数据中心平台,集成了学校师生的人事、教学、科研、财务、学工、一卡通、资产、图书等信息。“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将逐步从数字化校园迈向以IT资源深化应用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推进“十三五”规划,创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十三五”规划,学校初步建立了“1+9+12+X”的体系,保障“一张蓝图画到底”,即以《规划纲要》为核心,9个子规划为支柱,12个学院规划为基础,包括书院制教育改革计划实施方案、两中心一平台建设规划等若干重大项目规划为机翼的规划体系逐渐形成。在实施管理和责任落实环节,强调目标分解和人物细化,《规划任务分解表》中将规划任务凝练为9大领域、181项具体任务;对学校层面的重大举措进行总结,形成6大工程和22项计划。

当前,学校对“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阶段性开展总结工作,规划落实情况总体良好,“两中心、一平台”成立并正式运转,一级学科博士点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级课题立项稳定发展,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管理无小事,细节决定品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致力于创新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形成“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体”的管理服务思路;加强和规范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本化的“四化”管理标准;重点推进学校决策、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合作办学、合作共建、创收工作、校友工作等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立体型校园管理服务模式和多元参与机制,真正做到服务师生平等尊重、参与性强、回应性高;加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从服务教职工出发,打造卓越校园管理

华政大家庭的初体验

坐落于松江校区的校史馆采用最新VR技术模拟实景展示了1979年复校时期的“帐篷精神”。参观师生校友一方面对建校和复校时艰苦的办学条件感慨不已,同时又为华政人在艰苦环境中创出的一番事业而骄傲。

参观完校史馆,审计处吴老师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她和学校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参加了党校第七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培训,党课、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观看爱国影片、网上学习、结业考试……党校的管理严格而专业,细致而暖心。

 

去年入职的传播学院郑老师同样感受到学校良好的管理服务,素质拓展、团建活动、名师讲坛、走访红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新进教职工培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能够更好地帮新进职工了解学校架构,熟悉各部门职能,不仅能跟各位老师相互认识熟悉,也加强了各部门间的沟通了解和交流,加速融入华政这个大家庭。”

……



新进员工入职培训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教职工,打造卓越的校园管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统筹部署,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术科研、教育教学、校园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索思政工作,创新教师工作管理体制。去年7月党委教师工作部正式成立,在学校党委指导下,确定了“引领、促进、服务和发展”的工作理念,组建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讲师团,开展学校教师思政工作专题研究项目,启动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征集,工作部的成立将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德学并重,为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学校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重,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和晋升评价机制。学校通过职务晋升量化加分、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各类评优评奖和人才项目申报等举措,积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同时,师风师德专题培训、各类创新资助项目等各种培训机制和奖惩机制不断完善,为学校教师、教辅管理人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培训和发展契机,有效推动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学术管理,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制度。学术委员会是在校党委和校长领导下,由教授代表组成的学术决策、评议、审议和咨询机构,每年召开2次全体会议,下设学科建设委员会、学术评价委员会和学术规范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近五年来,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华东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加大科研投入与管理力度,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学术自由和平等竞争,鼓励学术创新,弘扬学术道德,培育良好学风,促进学术进步,为广大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保障。

升级科研服务,打造全国法学科研领域的“华政现象”。五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通过学校整体部署,在学校党委指导下,学校修订完成《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工作纲要》,理顺科研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热情。通过整合科研力量,科学研究院确立了“提升论文质量、提升优质结项率、提升学术影响力”三项中心工作,在高级别课题、高水平成果、研究团队知名度和重要学术奖项四个方面屡创佳绩。

深化“三定”工作,提升人才队伍配置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健全相互协调、分工合理、运转有序的内部组织机构体系,理顺职能部门、学院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类人员岗位任务和职责、工作要求和标准,针对专任教师、学生思政教师、管理教辅人员(含实验人员)的不同特点,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分别确定定编原则和方法,核定人员编制。

贯彻依法治校,充分发挥“双代会”职能。学校注重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在推进依法治校中的重要作用,在民主办学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完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把教代会和工代会作为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有力抓手。近五年来,学校每年召开教代会、工代会,会上经由全体教师代表对《校长工作报告》《校财务工作报告》《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草案)》等报告和章程进行讨论、审议并表决,充分发挥了教代会和工代会在办学治校、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第八届教代会暨第十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

开设多种论坛座谈,探索校园民主管理长效化。2013年以来,学校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的作用。2016年学校正式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战部创设了由党委搭台、各民主党派轮流主持的“同心论坛”,服务海归留学人员的“海归沙龙”“留学导航”和服务党外知识分子“知联论坛”等平台,推进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召开的双月座谈会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不断推动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长效化和规范化。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多维度管理举措显成效

华政园学子的一日

清晨,初夏的晨曦缓缓给华政园染上金色。松江校区,文伯书院的王同学特意起早,已经沿着玉泊湖跑了1.5公里。晨跑变得有趣多了,起点是随机出现的,路线是自由选择的——一款叫做“高校体育”的APP取代了晨跑卡成为学生的打卡神器。晨跑后,王同学奔赴导师之约,准备聊一聊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

明珠楼钟声响起,国际法学院大二曾同学在寝室里不慌不忙地打开电脑,熟练地在超星网上课堂页面输入学号和密码。她选修了一堂由外校老师主讲的通识类网络课程。根据本科生培养方案,学校要求本科学生必须选修两学分的创新创业类通识类课程。以往,该课程开设较少,名额有限,出现了很多学生直到大四都选不上课的情况。现在不仅名额增多了,还可以自主选择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但自主并不意味着轻松,对曾同学来说,在网络课堂学习时,必须全神贯注地观看视频,完成本节课任务,做出两、三个随堂题目,学期末的总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的随堂答题成绩和期末考试分数汇总。

晌午,传播学院大二的李同学与朋友相约去食堂尝一尝新菜小龙虾,她们从学校官微获知了这一消息。窗口前,李同学发现余额不足,不慌不忙拿出手机,点开学校企业官方号,充值额度瞬间到账。饭后,她在企业号上查询了空闲教室,选择一会去明法楼东楼A101自修。

考入本校继续读研的袁同学最近在办理毕业流程,目前已经进行到档案转移、户籍迁移这个步骤。午后的崇法楼里,不时有像袁同学一样的准毕业生通过成绩单打印机自主打印成绩。而档案、户口迁移、就业去向等信息,以班级为单位,统计好后交至学院,再由学校统一办理,这减轻了不少毕业生办理手续的负担。

打印完成绩单后,在松江校区里漫步的袁同学回想起大学四年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与叶青校长“同上一堂课”成了她津津乐道的事情,叶校长坐在教室后面旁听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长宁校区研一的郭同学在听讲座前用校园卡进行签到。

黄昏时分,松江校区法律学院大三的刘同学和同学们用校园卡在超市进行购物。

 

夜幕降临,法硕专业研二的胡同学刷校园卡打开了长宁校区宿舍楼的大门。“本科时候有很多卡,比如晨跑卡、图书卡、饭卡、洗澡卡、电卡……而现在只有校园卡和银行卡”胡同学笑着回忆

……

近五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坚持资源配置、人事制度改革、学术科研等工作全面服务教育教学,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共识和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保障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推动本研一体化改革。2015年,学校召开了全校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工作会议,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及机构设置调整工作,成立了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突出校院两级组织机构的统筹与协调。2016年起,学校开展了本研一体化改革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及机构设置调整工作,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和职能分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研究生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推进书院制改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去年5月我校正式成立文伯书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2个专业导师+1个管理导师+1个文史哲艺导师+1个校外导师+2个导生”的导师团队亲密接触。在探索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教育模式中,四大要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以实体化书院为基础的全过程书院教育体系、以通识课程为核心的博雅教育体系、打造四度空间的书院社区和构建形成全员育人合力的导师制。

文伯书院首批新生

学校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重视课堂教学。学校重视课堂教学,建立健全一系列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学校基本制度。同时,学校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多维度听课制度。近三年来,学校、学院党政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达1636门次,校级教学督导组听课816门次,院级督导进入各学院听课共计1248门次,同行专家质量月听课257门次。

建设信息化校园,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五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显现出可喜成效,实现了有线网络的100%接入覆盖和主要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开发了支撑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校园信息门户、一站式服务大厅、华政移动校园等多个公共应用平台以及5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据统计,仅2017年全年,卡务中心服务人次达47538次,一卡通APP使用人次达到990432次,用户数为323125个。随着应用系统的逐步建设和推广应用,华政人与信息化越来越密不可分,信息化成果为华政人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华东政法大学一卡通——学生卡

五年来,在校党委领导下,学校不断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辅之以详尽的办事流程指南,真正做到管理有制度、服务有温度、纠错有态度。目前,管理综合改革全面覆盖招生培养、教学能力、师资队伍、管理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和各环节,真正做到以优质的管理助力学生成才成长。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高云微